第936章(1 / 2)

清穿日常 多木木多 1495 字 12天前

四爷只是说:“老九就是个借钱买衣服的人,不管自己兜里有几个,花得永远比存下的多。”不过他也说现在九爷是懂事了。

听到家乡的消息时,端静和端仪二人并没有什么反应。倒是纯禧公主问了问恭亲王府的事,她就是常宁的女儿,不过幼年时就已入宫,按说对恭亲王府没多少印象和感情的。

四爷给她看过纯禧公主往前送进京城的家信,公主对先帝十分孺慕,信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对先帝关心得很,连带着对后宫的几位佟佳氏都不错。但是对恭亲王府却是在康熙四十年后才在信中稍加问候。

“那时起恭王叔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了。”四爷叹道。

两年后,恭亲王常宁逝。纯禧公主曾想回京奔丧,不过只是跟身边嬷嬷提了两句,之后就再无下文了。

这里头有多少复杂纠结不得而知,此时坐在李薇面前的纯禧公主却是十分平静又坦然直接的问起了恭亲王府。

恭王常宁虽然好像并不得康熙爷的喜欢,但他的儿子生得非常得多。为了防止纯禧问起时答不上来,李薇在四爷的一对一教学中背得生不如死。因为常宁在世的有十三个儿子,子再生孙,孙再有重孙,嫁娶无数,结亲无数。

纯禧问起时她便要如道家常般娓娓道来,就像她跟常宁一家亲密得不得了,平常这些事就在嘴边一样。她做这些,都是因为四爷道公主抚蒙远嫁受苦良多,纯禧当年或许与恭王并不亲近,但现在老父既死,她可能也有些悔意,哪怕这些兄弟们很多见都没见过,她也想多知道一点他们的消息,关心他们的近况。

四爷说得很动情,她听了也很动情,不免脑补出一个中二时的小女孩以为父母不要自己,远嫁后才发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后悔也没机会弥补的故事。

套到自己身上,更加觉得受不了。再看纯禧公主就同情得很了,相处起来反倒少了几分拘束感。

公主们会一直在这里住到圣驾回京时。

李薇知道四爷这么表达出去公主的荣宠,真的会有作用吗?实在是大清死在蒙古的公主太多了。总不至于在宫里就养得好好的,一嫁人就成脆皮了。

实在是由不得人不去阴谋论。

四爷在前头也是时常叫驸马们坐陪,宴饮时更是不会忘了他们。此时他刚刚结束一场酒宴回来,身上还带着席上的酒气,更衣后坐下休息时听她这么问,想了下才回答她:“朕也不知道。”

李薇有点讶异,她没想到他会在她面前直陈说不知道。

四爷端着茶时不时的抿一口压压酒气,整理了下脑中的思绪,从头给她说。

说起大清对蒙古下降公主这个做法,在一开始确实是还起了一点作用的。但要知道大清下降的公主肯定做的是正室,生下来的儿子那就肯定是朝廷册封世子的唯一人选。长久以往下去,蒙古各族首领身上都流着大清公主的血。

长此以往,这些出于大清公主的部族首领还算是纯粹的蒙古人吗?他们是会更亲近大清,还是把本部族的利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蒙古人当然不会干站着让人欺负,渐渐的大清公主再嫁蒙古,生孩子的越来越少,再后来连活下来的都很少了。

大清肯定不能因为公主之死存疑就跟某一蒙古族打起来,哪怕他们只挑其中一个来杀鸡儆猴,剩下的蒙古族也有可能因为唇亡齿寒而跟大清对上。所以只能这么含糊着过去。

不过大清也不是只有嫁公主一个手段来控制影响蒙古,就像大清当年还在草原上时,各个王帐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大汗自己的兄弟、儿子也时常打成一锅粥。

四爷淡淡道:“他们既然不要大清的公主,那也不必留着他们的台吉之位。”

早年十三爷的两个妹妹抚蒙不久后就去世,到现在来拜见四爷的蒙古王公中,就已经看不到那两位驸马的身影了。蒙古王帐里的权利交接是十分迅速的。

敦恪公主,李薇还帮她准备过嫁妆。四爷前年就已经给敦恪公主的驸马安了个罪名,剥夺了他的和硕额驸之爵,虽然还是台吉,但穷台吉与富台吉,有多少奴隶,占有多大的草场,这可就难说了。

温恪公主的驸马,四爷也已经打算找机会把他给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