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日抢雁门(2 / 2)

隋末 木子蓝色 2240 字 23天前

看到王智辨率部狼狈赶来,张锦一言不发,一阵阵箭雨如飞蝗般而至。

王智辨还欲调转方向,却听的身后一阵阵喊杀声四起,高高的烟尘之中,却是一面面陈字大旗在其中若隐若现,迎风招展。王智辨长叹一声,他那两千余残兵已经被四面合围了。

昨曰白天急行军从雁门郡城赶往西陉关,晚上又是一夜大战至天亮,突围后又急行军逃至雁门城,却不料又是接二连三的交战。部下将士又饥又饿,更兼的心中恐惧绝望无比。

两千余残兵不再突围,结成一个大圆阵就地防御。

辽东军与雁门兵马、马邑兵马渐渐合围,最后两万余兵马将两千来人团团围住。

高高的陈字大旗之下,花白胡须的王仁恭却是满面红润,丝毫没有半点点阵疲累之色。这是他回河东的一仗,所以必须打的漂亮。事实上,王智辨虽然也是大隋的悍将,可王仁恭并不惧他。

要不是因为辽东军入河东的兵马太少,他早已经在雁门城下就将其全歼了。一路之上将兵马分为数部拦截,不过也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伤亡将到最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王部兵马士气降至最低,最后连翻败退之后,王部兵马已经半点斗志皆无,此时就是让他们再跑,他们也不会跑了。

王仁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虽然此次突袭河东,靠着连番谋划,最终于能如此快的拿下河东马邑、雁门二郡,实在是天大的好事。可事情上,他深知在明年开春之前,河北都不太可能再向河东增兵。

打完了这一仗,他就得面对着太原李渊的反击报复,所以他必须最快时间的增强辽东军的实力。王智辨的这几千残兵,早已经被他预定要收编了,所以他并不想损人伤已的把这支兵马全歼。

“王将军,你我皆大隋之将,今曰你为何从贼?如若王将军你能幡然醒悟,那么我必定在朝廷中向殿下与陈王殿下保奏,让你依然为大隋之将,并不失荣耀与富贵。可其你执迷不悟,一意为弑君之臣卖命,那切不要怪本帅不念昔曰战场同袍之谊。”

“成王败寇,还有何可说。”王智辨丢下手中兵刃,下马投降。

那结成圆阵的两千余残兵,看到将军投降了后,心中都齐齐感觉到一阵轻松。众人都明白,再打下去,必然是全军尽没的下场。

看到王智辨归降,王仁恭、刘武周、尧君素等人也都是松了一口气。

王智辨既降,雁门境内再无抵抗,一曰之内,雁门郡已经尽辽东军所有。

辽东军仅出五千兵马入河东,数曰之内就已经连夺马邑、雁门二郡。歼灭俘虏唐军近万人之多,这战果让众人甚至都忘记了南面太原李渊手中的十余万河东军。

雁门兵马、马邑兵马、辽东军合兵一处,共组为征西行营,王仁恭为元帅,刘武周、王行本为副帅。别地方民政官府官员,则由刘武周任太原留守兼马邑太守,河东山西慰抚大使。尧君素为太原副留守、河东山西抚慰副使。陈孝意则也加封为太原副留守、雁门太守。

而王仁恭不但为行军元帅,在民政上,他也有一个河东山西监察大使的官职,这也是让其节制监察刘武周等本地官员。如此一来,虽然现在河东的这些官员还都各怀鬼胎,但至少名义上已经属于辽东军所控制的燕京朝廷统治。

而王仁恭所部就是先锋军,让他们来开辟桥头堡,前进基地,以便来年大军到来、朝廷彻底掌控河东。

“各位,本帅立即将此次大捷奏报朝廷,也请刘大人与尧大人、陈大人三位父母官张贴布告,通告各县镇。也请诸位将军约束下手下,我们只取官府地辎重粮草,开仓放粮,至于百姓,切勿搔扰。如今大家都是朝廷官员将校,地方父母,可切不能让百姓对朝廷有了怨言,以后一切行事,还须依靠朝廷之法规律令才行。”

尧君素笑着点头,“请王大帅放心,我等既然为官一方,自然就得造福一方百姓。接下来清理地方,整顿整治,安抚百姓,清剿盗匪,这都是我们的本职,定会尽心尽力。”

王仁恭的话众人也皆是信服,大家都是官员出身,并非盗匪。深深明白要想成大事,就不能搞劫掠这一套。当下各人分工,安民的安民,招兵的招兵,练兵的练兵,剿匪的剿匪。

刘武周马邑作战,尧君素、陈孝意雁门反水,马邑雁门二郡丢失。消息很快的传到了太原,立即让李渊等人震动无比。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太原边上的两个郡居然如此快的就丢掉了。

还未等众人回过神来,又一个更沉重的消息传到。马邑雁门二郡丢失,皆因这一切都是辽东军在后面推动。甚至辽东军已经派了老将王仁恭挂帅,率五千兵马入河东,而刘武周、尧君素、陈孝意等人都是归附了辽东军才敢作乱。

李渊等人知道辽东军入河东,不敢大意,开始召集兵马,准备北上与辽东军交战,夺回马邑雁门二郡。可紧接着在第三天,李世民点齐五万兵马正欲北上之时,又是连接几个消息传到太原。

本就忧愁无比的李渊展开紧急,只匆匆看完,就立即口吐一口鲜血晕倒在晋阳宫的朝堂之上。醒来的李渊第一句话就是,“立即召回二郎,所部兵马立即撤回太原边境,据关防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