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节(1 / 2)

皇后起居注 华飞白 4302 字 2个月前

阿莱 4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10章 番外四 曲折选后路(下)

皇帝并不在意文武群臣怎么想, 也不在意许多人闷在心底不敢出口的疑惑, 他只在乎爹娘的想法。他也知道, 自己使借口不挑皇后确实很任性,让这场采选白白费了大半年功夫。可那又如何呢?他希望能像爹一样娶个中意的女子为后,过着令人艳羡的小日子,而不是像祖父或者曾祖父那般闹得阖家不得安宁。

于是, 转天他来到仁寿宫,就像少年时那般坐在自家娘身边, 一边戳幼弟的肥脸颊, 一边道:“娘是不是生我的气呢?”

太上皇后抬了抬眼, 无奈道:“你若是不想选皇后便直说, 何必费那么多功夫?我和你爹倒是还好, 你祖母却一直都替你担忧,就怕你有甚么想法闷在心里不肯说,又怕你耽误来耽误去, 将好好的婚姻大事给错过了。”

“这不是礼部那老头儿趁着我醉了来哄我,我稀里糊涂才答应他么?”皇帝在自家娘面前自然不会遮遮掩掩,很是直白地道,“娘,实话实说,我这辈子也就娶一个皇后, 自然得娶我喜欢的。要是不喜欢,以后还怎么过日子?”

太上皇后挑起眉来:“那你喜欢甚么样的?你若是不直说,我们怎么知道要给你挑甚么样的姑娘?”她当然希望儿女们都能像他们夫妇俩一样, 遇到能够相守一生一世的伴侣,互相爱慕、互相扶持,一起经营幸福的婚姻。所以,即使如今三个孩子都不曾成婚,她也从未强求过。幸而她来自后世,总觉得他们年纪还不算“高龄”,还能再等几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会替他们担忧,不会替他们着急。

皇帝怔了怔,眼前不期然地浮现出前些时日在武学堂校场比试射击那位姑娘的身影。他那时候并未细看,因是微服私访也没让众人给他行礼。因此,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那个迎着日光亭亭玉立却透着英气的背影。

太上皇后见他出了神,自是发觉了他的异样。她唇角微微勾了起来,打趣道:“这是想到谁了?”

皇帝轻咳一声,他自幼对这些事并不用心,此时只模模糊糊有些想法,当然不肯承认。他便道:“我喜欢能说得上话,兴趣与想法都和我很相似的女子。性情绝不能柔弱,得像娘一样担得起事儿,指不定还能陪着我去打仗——”

太上皇后略一思索,抚掌道:“你喜欢女将军?”

皇帝难得红了耳朵尖,哼哼道:“现如今哪有甚么女将军,武学堂又不收女学生,便是军户家里也没有让姑娘习武的。所以,还得慢慢选。”他自以为不动声色地给了自家娘一些暗示,殊不知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

太上皇后哪里会不知道南宫女学里有二十来个姑娘是立志当女侍卫甚至想上战场的?她在京城的时候,三五不时便会去南宫女学里走走,对那些姑娘颇为关注,连她们的名字都能叫得上来。不过,既然儿子不提,她也不说破,只语重心长道:“只要你喜欢,又是个好姑娘,也不必拘泥于身份地位。”

国朝选皇后遵循的规矩,其实算得上是没甚么规矩。除了勋贵世家以及高阶文官之外,有从武将之家择取的,吴废后便是将门虎女;也有从小官小吏甚至平民之家择取的,譬如当初选中她为太子妃的原因之一便是她出身低。不过,父母健在,兄弟齐全,都算是不成规矩的规矩。

南宫女学里那些小姑娘都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若单论家世自然是不合格的。但若是论教养学识,上次选出的八位良家子恐怕哪个都不如她们。毕竟她们可是自幼受宫中女官教导长大的,上的又是她主持建的新式学堂,见识与想法都远远超过寻常女子。

皇帝难掩喜色,嘿嘿笑道:“这可是娘说的,不许反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太上皇后瞥了瞥他,“长辈们都只盼着你好,自然不会与你为难。不过,你若想娶心仪的女子,怎么都得过了文武百官那一关。不然,他们要是哭跪文华门外,我和你爹可不会帮你。”

“呵呵,等到他们恨不得每天都求着我成婚的时候,自然不会阻拦我。”皇帝早就深谙拿捏朝廷那群老头子的手段了。他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有许多种办法,根本无须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松口。

与自家娘通过气后,皇帝又去了一趟慈寿宫,将王太皇太后哄得转忧为喜。王太皇太后见他风风火火地离开,便对吴废后和柏太妃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他爹娘都不急,我也不必急。唉,只是桐桐也已经二十(虚岁)了,怎么谁都不操心她的婚事呢?这可是姑娘家啊。”

“咱们家的公主还愁寻不着驸马?”吴废后笑道,“放心罢,她爹娘那么疼她,一定暗中在给她相看好儿郎呢。说来,若是张家、王家有合适的儿郎尚主,咱们也不必忧心她的婚姻大事。”可谁让张王两家的孩子年纪上都有些不那么合适呢,不是已经成婚,就是小了三四岁。

且不说慈寿宫与仁寿宫里的长辈们有甚么想法,皇帝转天便与妹妹太康公主提起来,让她居中引荐,给祖母、母亲以及姑母们身边挑些女侍卫。太康公主笑道:“大哥怎么知道南宫女学里那些姑娘要毕业了,正在四处寻差使?前两天她们刚与我说了说,没想到你这回也提了。”

皇帝清咳一声,佯装淡定:“既然她们也有这样的心思,咱们哪天便去南宫女学好好挑一挑。身手最好的便安排在祖母和母亲身边,稍次一些的安排给姑母,你经常出门,自己身边也得留几个。”

“择日不如撞日,明天便去罢。”太康公主道。

次日,皇帝携太康公主来到南宫女学,亲自考校女学生们的功夫。骑马、射箭、枪击……这二十来个姑娘都是风里雨里磨砺出来的,论本事可真不比某些武学堂学生弱。甚至像是枪击这种不需耗费太多体力与气力的技艺,她们的技术反倒是更细腻精准些。经过精挑细选,除了两三个体力跟不上的只能去大长公主们府上任“保卫”外,其他的姑娘都被选拔为女侍卫。

皇帝给她们赐名“尚武卫”,平日里如锦衣卫随侍皇帝一般随侍太皇太后、太上皇后以及太康公主,以南宫一角作为校场训练。等到下一届习武的女学生毕业再补充更多的人,也将部分精干些的举荐给大长公主们。

有了巾帼卫的守护,太皇太后与太上皇后也都觉得出入宫廷更安心了。这些姑娘自幼时常来往于宫中,皆是相熟的面孔,彼此之间本来便很是亲近。而她们对两位娘娘亦十分濡慕,规矩礼仪又是自小跟着女官们修习的,样样都很是周到。太康公主则更不必说,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窗,情谊越发深厚。

原本不少言官还因为“尚武卫”的名称而上折子弹劾,言辞激烈地认为女子绝不可习武成为护卫云云。但皇帝直接将“尚武卫”列成了与六尚、尚医局同样的女官,由后宫统领,他们亦是无话可说。宫里想设甚么女官、裁撤甚么女官,哪里轮得上外朝指手画脚?再说了,这么多年来每年都会放归宫女,眼下宫女的数量已经在千人以下了,增添二十来位女官也没甚么可说的。

************

转眼便到了正德六年,皇帝陛下又一次提出御驾亲征。与上回的激烈反对相比,这次群臣的反应已是无比热情,纷纷献计献策。皇帝广纳谏言,请太上皇继续坐镇京城,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这回他不仅仅带上了十万经过腥风血雨拼杀的精兵强将,还另外调集了十万军队作为补充。然而,最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他带了“尚武卫”,说是要让她们亲历战场见见血,如此方能保护好太皇太后和太上皇后。而且,说不定还能从中培养出一两位女将,成就如同花木兰那般的千古佳话。

群臣再一次惊呆了:这天底下不是没有过女将,可是也没见过御驾亲征的时候堂而皇之将人带出去的啊!言官的折子再一次如鹅毛大雪般淹没了乾清宫。然而,皇帝陛下见不着,处理朝务的太上皇陛下也只当没见着。

又几个月后,大军带着五万首级凯旋。这一次,皇帝陛下成功地夺回了贺兰山以东的河套平原,那可是水草极为肥美的牧场。在这片区域游牧的两个鞑靼部落被清扫一空,俘虏均押回了关内分别服役。而先前所有人都觉得不过是去游戏一场的尚武卫,竟然每个人都有斩获——其中枪法最厉害的那一位,居然杀敌十余人!

回京后,皇帝陛下论功行赏,将军功最高的那位任命为尚武卫的指挥使,品级如同尚宫。日后尚武卫将持续扩充,届时所有女侍卫都由她来训练与调配。如有战事,尚武卫亦必须随时准备奔赴战场杀敌建功。

见皇帝赏来赏去,到底也只是“官职”听起来像是正经的武官,归根结底还是宫中的女官,言官们便暂时偃旗息鼓了。只当皇帝陛下是突然生出了兴致,在练宦兵的同时,连宫女都不想放过,也要逮住练兵。只要皇帝陛下不将宦兵和宫女兵拿出来单作为真正的一卫,他们索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

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与陛下争长短,而是得好好关心皇帝陛下的人生大事。眼见着陛下都已经快二十四了,还一点儿也不着急自己的婚事,宫外已经传出了各种各样的流言,他们心底也都着急得火烧火燎的,哪还顾得上别的?

这时候,脑袋上的头发都已经快要掉光的礼部尚书不抱任何希望地提出,请采选良家子。皇帝陛下立即以前两年刚采选过,不可过度惊扰民间为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

正德七年过去了,正德八年过去了,正德九年近在咫尺。四舍五入,皇帝陛下都已经快要三十而立了。内阁三位阁老实在是按捺不住了,非常严肃地与皇帝陛下讨论起了人生大事,终于让皇帝陛下说了实话:“朕确定,朕没有甚么不良癖好。没有龙阳之好,也对甚么乌七八糟的玩意儿没兴趣。朕只想娶一位知情知意、志趣相投的皇后,好好地过日子。”

“那陛下为何迟迟不肯选后?”

“朕若是选了,你们便答应?”皇帝陛下弯起唇角,眼底透着几分狡黠之意。

三位阁老对视一眼,从彼此脸上看到的都是满腹辛酸与无奈:“只要太皇太后娘娘、太上皇陛下、太上皇后娘娘没有异议,臣等自然也没有异议。”他们相信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两位的眼光,只要是那两位看中的儿媳妇,他们绝不会有二话!

皇帝陛下歪了歪脑袋:“好,将钦天监叫来,三位给朕挑个好日子。”说着,他便高高兴兴地出了乾清宫,直奔仁寿宫而去。

没两日,宫中传出太皇太后娘娘与太上皇后娘娘的懿旨,选中江氏为后。群臣纷纷打听这江氏究竟是何方人士,怎么不经采选突然就直接被封为皇后?好不容易有人想起来,那甚么尚武卫的指挥使不就是姓江么?!那可是从南宫女学出来的孤女!而且还是耍刀弄枪的!!

有人立即便要上折子弹劾,却被同仁赶紧拦住了——做甚么傻事呢,陛下好不容易愿意成婚了,皇后怎么说也是个琴棋书画样样都通的良家女子,就算是孤女也只能认了。难不成还想让陛下再拖个七八年?!

于是乎,所有人都沉默了。原因无他,他们谁都不确定若是娶不上这一位皇后,陛下还会不会有兴致再提娶妻之事。若有万一,阻挠的人岂不是会成为害得陛下终身不婚而绝嗣的千古罪人?!

终于,正德九年五月,皇帝大婚。正德十年五月,皇后便诞下公主,宫中喜气洋洋;正德十二年七月,皇后又诞下一位公主,宫中再度一片喜意;正德十五年三月,皇后诞下皇子,两个月后遂被立为太子,由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亲自教养,宫内宫外皆大欢喜。

作者有话要说:  照照:只要我肯娶,你们就肯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