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悍女三嫁 秋李子 3063 字 28天前

“老太君,我晓得,这事行的稍微鲁莽了些,可是我和蒹葭,也认识许久,岂能见到这样的事,而不伸出援手?”胭脂到了杜老太君面前,三言两语地把今日为何晚回的缘由解释清楚,见杜老太君迟迟不语。

胭脂不由这样开口,杜老太君已经笑了:“好孩子,这是好事,这个年月,有侠义之心的人已经少了,多的是权衡利弊,觉得这件事对自己没有好处就不肯开口的。却忘了对错。我方才并不是在怪你,只是想起你大姑婆了。”

杜老太君生三子两女,除赵匡胤外,两女也都早亡。杜老太君每次想起子女先于自己亡故,都会有些伤痛。故此赵家上上下下,并无人敢提起这事。

胭脂还是头一次听说,眉不由挑起:“大姑婆?”

杜老太君点头:“是啊,就是她啊。你曾祖父过世的早,那时孩子们都还小,就你大姑婆稍微大一些,帮着我里里外外做家务,还带弟弟妹妹们。遇到不平事,你大姑婆能帮的总会帮。”

随侍在侧的老媪见杜老太君眼里的泪要流下,急忙上前道:“老太君,这些事,都过去了。”

是的,都过去了,当初那个更爱分对错而不权衡利弊的女儿,已经过世四十余年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遇到事,更多地是权衡利弊而不是去区分对错了。如果自己的长女还活着,她会怎么说,会不会说,娘,天下事,若人人都只晓得权衡利弊而不去分对错,长此以往,岂非做坏事的人永远得不到惩罚?天道纵然不公,可我们,不能因为天道不公,就怨恨天道,放纵这种不公。

杜老太君眼里的泪越流越急,流的老媪都有些手足无措。胭脂叫声老太君就上前扶住杜老太君。

杜老太君拍拍胭脂的手:“我没事,我只是,只是想起了许多往事。”

胭脂的心并没放下,毕竟这些日子,胭脂是能察觉到杜老太君对自己是真的好,不管这种好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好就是好。

“孩子啊,我只想告诉你,这人世间,是非对错之外,有时还是要权衡一下利弊。”杜老太君差不多是哽咽着说出这话。

胭脂微微有些发愣,杜老太君用手把脸上的泪胡乱地擦了一把才勉强挤出一个笑对胭脂道:“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去管是非对错,而是,你在管这些是非对错之前,要先想明白这些事。毕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些事,还是少做。”

胭脂的眼重又变的亮晶晶的:“老太君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做一些事之前,要先想想,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

杜老太君点头:“圆滑有时候并不是错,而是一种保护。铜钱人人都喜欢。可都忘了,它是外圆内方的!”

响鼓不用重锤,杜老太君觉得,自己这样说话,胭脂就会明白了。果然胭脂已经笑了,接着胭脂对杜老太君恭敬行礼:“老太君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

胭脂已经飞快转口,差点把自己和赵镇的约定给说出来,好险好险。

瞧见胭脂面上的明媚笑容,杜老太君又是一笑,胭脂和老媪瞧出她已十分疲倦,服侍她睡下胭脂这才退出屋子。

走出杜老太君上房,胭脂往前一瞧,见赵镇站在那里,一副等候的样子。

“不是让你去歇息吗?怎么又过来了?既过来了,为何不进去里面给老太君问安?”胭脂的话一句接一句,赵镇只是笑笑:“我是顺路过来的,方才你和老太君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想着不打扰你们,就没进去。胭脂,老太君的话,我也要细细地想。”

顺路?从大门口到杜老太君上房,怎么都不顺路。胭脂没有戳穿赵镇,只瞧着他:“你想清楚了些什么?”

“我要变的更强,变的更聪明,然后,我就可以保护家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和你在一起,这一句赵镇还是没说出来。

胭脂已经点头:“嗯,那时,你就可以得到你倾心之人了。”

我倾心的人是你啊,胭脂!赵镇在心中叫了一声,但没有说出来,只对胭脂笑笑,就和胭脂并肩离开。

邹家嫁女时候闹了点小风波,虽然这件事被胡邹两家竭力压下来,但汴京城内还是有些风声。于是邹三娘子不愿嫁给商户人家,在新婚之日哭着不肯出嫁,临上轿前竟把贴身丫鬟穿戴了送上去。

☆、第89章 剖心

万家发现不对,又回来寻人,最后邹三娘子才算嫁出去这样的风声,很快就传开来。

传到胭脂耳里时候,已经是七八天后,听着这和事实完全不一样的消息,胭脂不由眨眨眼,这风声到底谁放出去的?

胭脂往四周瞧瞧,见赵镇正在那装模作样地瞧书,胭脂走到赵镇面前,把他的书一抽:“你什么时候这么爱看书了?”

赵镇紧紧握住书不放,胭脂一下没抽走,又要用力,赵镇已经从书背后露出一双眼睛,眼睛里全是笑容,接着赵镇才把书放下:“我这瞧的是兵法,虽说外祖父出征没带上我,可是我多瞧瞧兵法总是好的。”

胭脂一脸写着不信,赵镇见无法说服胭脂,这才举起手:“好吧,好吧,我和你说,这风声是我让人放出去的。上回不是有人编排吗?那我就想到了,他们可以这样编排,自然可以那样编排,就和小厮嘱咐了几句。”

“这又是什么用兵之道?”胭脂笑眯眯地坐在赵镇面前,她的笑容真美,赵镇觉得自己心中开始荡漾,急忙把心中的荡漾都灭掉,低下头瞧着面前的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我好歹从小被外祖父逼着看兵法练武,还上过战场。有些事,我并不是不清楚。”

胭脂原本想取笑赵镇,但听出赵镇话里有些伤感,伸手拍拍他的手:“别想那么多了。现在你妹妹已经入了道,等事情冷了,过上两三年,接回来,照样可以出嫁。”

说着胭脂的眼珠一转:“总比嫁太子强!”

天子终究拗不过太子,在前几日下诏,李氏女入太子东宫,不过不是之前说过的良娣,而仅是一个孺子。不仅如此,天子同时又赐下四个宫人赏赐太子。

太子的东宫,太子妃尚未入主,就有了这么多的美人。太子妃嫁过去,难免又有一场风波。

赵镇勾唇一笑,眼中寒光一闪,太子好色懦弱,以后登基,未免不会追究赵家,也许,想要长保赵家富贵,想办法换个太子才是正经事。

不过,这样的事是不能和胭脂商量的。赵镇已经站起身:“明日就是曾祖母的寿辰,我去问问父亲,有没有什么好寿礼?”

说到父亲两字,赵镇陡地皱了下眉,原本以为,母亲过世,父亲续娶公主之后,自己就已长大,不会再和父亲商量事情。可为什么,此时此刻,想起的想要商量的第一个人,还是父亲?

赵镇愣在那里,胭脂咦了一声,自从宁国公别娶,赵镇和宁国公之间并不算得上什么很亲热。特别是赵琼花这一场风波之后,赵镇是很不满宁国公没就此说一个字的。这会儿怎么又变了?

赵镇已经回神过来,自嘲地一笑,原来自己心中,一直都有父亲。见胭脂面色惊诧,屈指往她额头上弹去:“我不是和你说过,我并不是真的一无所知?”

之前的种种,不过是信任,因着信任,才会对这一切不闻不问不去细想,但等信任消失,被信任遮盖的种种,就会浮出来。

胭脂看着赵镇,一时不知是该为赵镇欢喜还是难过。

赵镇已经转身离去,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公主府就在宁国公府旁边,两边有门相通,不过赵镇很少从这边过去。但赵镇出现在门口时,守在这道门边的下人的眼都瞪大,但还是上前给赵镇行礼:“大郎安好!”

“我要见父亲,父亲在家吗?”赵镇口里说着,已踏上公主府的路。

“在,在!郡王正在书房和驸马,不,和国公说话!”当着赵镇,下人不敢说出驸马两字,迅速转口。

这微妙的转口让赵镇淡淡一笑,果真很多事,细细一想就明白了。

赵德昭正在和赵匡义说话,听到下人的传报,赵德昭的眉头不由微微一皱,自从尚了公主,搬到公主府来住,两个儿女就不大亲热了。在赵德昭瞧来,儿女们都很懂事,不需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操心。